聚焦兩會中的物流熱點

 宇平物流新聞   |    2019-03-08 17:19

讓我們看看今年兩會中物流版塊的提案和內容,希望通過代表、委員的呼吁,改變現有的政策促進物流業的發展。

提案議案梳理: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5份建議2份涉及物流,建議加快綠色物流建設,盡快完善末端配送規范化管理。????

作為物流鏈條中最貼近消費者的末梢神經,物流末端配送不僅影響用戶體驗,也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一環。然而,我國物流末端配送環節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痛點:末端配送與城市交通管控矛盾逐漸升級,標準規范亟待出臺;新能源車路權不明確,制約末端配送模式多樣化、合理化發展。

對此,張近東建議,建設智慧物流,鼓勵創新末端配送智能化技術,發展新能源車及無人駕駛車輛形成多層次配送網絡,提升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滿幫集團聯席總裁兼貨車幫CEO羅鵬:聚焦物流業無車承運道路運輸痛點,提出“我國道路運輸行業中特殊的掛靠經營、虛開發票等現象,使得貨車司機飽受亂收費困擾,生存艱難,也使得物流運輸業責任歸屬爭議頻發,偷稅漏稅亂象叢生的問題”提出建議。

羅鵬在今年的議案中表示,要轉變監管模式,允許貨車司機通過無車承運平臺便捷、高效、規范地登記注冊為個體工商戶并向其核發《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以下簡稱“道運證”),監督其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經營,允許貨車司機享受權利并要求其承擔責任。

同時,鼓勵無車承運平臺規范發展,實現通過平臺規管個體司機運營行為,并由無車承運平臺代貨車司機(實際承運人)統一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這將成為解決上述物流行業痛點、實現物流高效運行的關鍵。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建議把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徐冠巨看來,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就在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早在2017年兩會期間,他就在與媒體交流中提到:與生活性服務業相比,生產性服務業是短板,也是藍海,物流、供應鏈將大有可為;提振實體經濟,著力生產性服務業是戰略舉措。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物流體系建設,為制造業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希望進一步營造重視實體經濟發展、重視制造業發展的氛圍。

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關注我國綠色交通運輸方式的推廣普及。徐和誼建議進一步加快新能源城市物流車推廣應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贏藍天保衛戰。

徐和誼提到,目前,影響城市新能源物流車推廣主要的問題在于路權問題、成本問題、使用便利性問題、產品性能問題等,上述問題影響了物流公司和司機使用電動物流車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電動物流車大規模推廣。

因此,徐和誼建議,充分發揮重點企業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示范作用;制定優于柴油車的新能源汽車城市通行路權政策;建立鼓勵柴油貨車置換及淘汰的補貼機制;制定替換快遞三輪車的相關政策、新能源物流車運營補貼政策;加快充電及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整車及電池企業加快高性能技術和產品的研發,進一步加快新能源物流汽車推廣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馬光瑜:建議貨車超限、超載入刑,信用良好的減免過路費。????

目前,公路貨車超限超載現象十分普遍,嚴重危害交通安全,阻滯道路通行,對道路路面破壞嚴重,是一種危害巨大的行為。有數據顯示,全國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約10萬人,受傷50多萬人,其中50%的群死群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與超限超載直接相關。

因此,馬光瑜建議,在當前治理方法的基礎上,從刑罰、經濟、信用等方面綜合施策,治理超限超載。借鑒“酒駕入刑”的方法,將公路貨運嚴重超限超載列入危險駕駛罪的范疇,追究有關人員刑事責任。

此外,他還提出,將超限超載行為納入誠信體系,對有關車輛、人員、企業、貨運源頭,實施聯合懲戒;對遵守道路交通運輸法規、信用良好的貨運車輛,在全國范圍內減免道路通行費。

總結

1.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

2.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

3.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4.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

5.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增值稅)稅率三檔并兩檔;

6.抓好年初出臺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

7.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8.穩定現行征繳方式,各地在征收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

9.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

10.今年務必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

11.對招用農村貧困人口、城鎮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的各類企業,三年內給予定額稅費減免;

12. 落實好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等稅收優惠政策;

13.西部地區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到期后繼續執行;

14.落實好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使符合減稅政策的約8000萬納稅人應享盡享;

15.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