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田間到舌尖”,冷鏈物流扮演著農產品守護者的角色。有數據顯示,由于我國農產品“最初一公里”冷鏈基礎設施不完善,產地冷庫和批發市場缺乏,導致我國農產品損耗高,每年損耗超過3000億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流通環節過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冷鏈物流體系還不夠發達和完善,而如何從根本上改善我國農產品“最初一公里”冷鏈基礎設施體系?
? ? ?兩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各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就針對這方面問題提出了提案和建議。跟隨小編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0
1
博白縣的農村基層代表劉入源:
“我們的農產品經常遇到旺季脫銷淡季滯銷,如果有了冷鏈物流就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劉入源代表建議,國家應加大對貧困地區冷鏈物流堅持的支持力度,幫助貧困地區的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減少流通損耗,提高產品附加值。
0
2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代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母爸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飄:
“我們的熱帶水果,冬種瓜菜,產量很好,但是運輸環節和溫控保鮮技術比較落后,制約了我們的發展。”陳飄強調,如果把冷鏈的通道打通,其他的環節就會更加通暢,我們的發展空間也會更大,期待相關政策的落地。
0
3
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80后代表”史玉東:
目前,國內乳業普遍存在原料乳生產效率整體不高,儲運物流環節仍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行業發展。建議多措并舉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從加強頂層設計、推進冷鏈建設、優化養殖補貼、發展供應鏈金融、加大科研創新投入等方面入手,推動乳業高質量發展。
04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唐俊杰:
建議明確氨制冷劑監管依據,保障冷鏈物流可持續發展。2010年國家發改委發布《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以來,冷庫作為農產品冷鏈物流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總容量從880萬噸猛增至4700萬噸。冷庫的快速發展對促進我國冷鏈產業升級、農民持續增收、居民“菜籃子”建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05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小紅:
在流通環節:產地預冷等基礎設施差,田間地頭的標準化建設不足,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水平低,農業生產者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而散,導致農產品“出不來”,大型采購“進不去”,產地缺乏市場定價權和話語權。
對此,我提三點建議:一是制定區域共同體農產品產銷扶貧供應鏈戰略。發揮商貿流通企業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消費的優勢,實現產業與消費全供應鏈扶貧,提升商貿流通企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動能。
二是制定農產品供應鏈產地質量與品牌提升計劃。通過消費端,倒逼農產品結構調整,品質升級及標準化建設。
三是制定農產品供應鏈市場與公共服務平臺協同計劃。運用大數據,實現生產端與消費端信息的有效鏈接。
06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南京鐵路辦事處主任吳向東
1. 制定國家強制標準,規范冷鏈物流行為。要加速國家冷鏈物流相關強制標準和法律法規出臺,針對各類食品、藥品、禽肉蛋等,制定國家強制標準,明確產地、運輸、倉儲、裝卸、銷售等系列各環節的具體標準要求。
2. 采取綜合技術手段,加大行業監管力度。第一要理順監管體系,中央和各級政府應明確冷鏈物流歸口管理部門,落實管理和監管職責。第二要強化現場執法檢查,從源頭上把控影響食品衛生質量的關口。第三要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加強衛星定位、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應用,有效解決冷鏈物流“斷鏈”問題。
3. 發揮鐵路骨干作用,著力打造行業標桿。一要充分發揮鐵路冷鏈物流網的骨干作用。二要鼓勵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做專,引導企業在冷鏈物流上發揮“標桿”作用,培育一批冷鏈物流示范企業。三是要加大冷鏈資源重組整合的力度,著力打造一批現代冷鏈物流供應鏈示范樣板。
4. 出臺產業扶持政策,促進行業轉型升級。要在國家層面制定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指導冷鏈物流業的綜合發展。要設立專項引導基金,鼓勵企業研發、應用冷鏈物流新技術、新設備,減少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加強內部安全自控,確保冷鏈物流全流程的質量控制,促進行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07
全國人大代表、君樂寶乳業集團總裁魏立華
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生產世界級品質的產品,君樂寶首創了兩個模式:一是全產業鏈模式,即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生產加工全產業鏈一體化生產經營模式,確保產品的安全放心;二是“四個世界級”模式,即用世界級先進的牧場、世界級領先的工廠、世界級一流的合作伙伴和世界級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確保產品高品質,生產世界級的好奶粉。
積極優化供應鏈業務流程,與冷鏈物流企業共建、共享冷鏈信息化系統(GPS在途追蹤、溫度監控平臺),探索“商貿+互聯+物流”融合發展新模式,提高物流到貨準確性,拓展冷鏈增值業務,降低物流整體運營成本。